前言

因為不適合台灣的制式教育,於是我在高二時開始了在家自學,持續到現在已經三年了,雖然出了點意外導致還沒讀大學,但學習並不會因此而中斷~

剛好,自己的網站在幾個月前完成了,就藉此機會分享自己對於學習這件事的見解吧。

自身並沒有實際的教育經驗,也沒有讀過什麼學習相關的理論,這篇文章只是對自己過去以及自學時累積的看法和感想而已,如果閱讀完文章後有想分享的看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D


什麼是學習

從小,老師和家長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卻不曾解釋過什麼是學習以及如何學習,只將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了 “學習” 本身也是需要學習的。

在開始前,我們得先弄清楚記憶和學習的差別 ,因為這兩者為完全不同的能力,所適用的情況也有差異。

何謂記憶

記憶是透過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直接記住什麼因會造成什麼果。當我們需要解答時只需要翻閱腦中儲存的資訊,並找出相同答案就好。

這種做法簡單快速,例如小學時期背的 9x9 乘法表,當我們進行乘法計算時幾乎瞬間就能獲得答案,對於數學的基礎運算起到很大的幫助。

何謂學習

一件事情的因果相關係,以及問題到答案之間的規律就是所謂的 “知識”,而學習就是 “找出需要的資訊,並將其壓縮成知識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相當漫長,因為人腦必須透過大量例子來找出規律,最終重塑出問題和答案間的關聯才算完成一項知識的學習。而你獲得了能透過問題推測出解答的能力。

為什麼要學習 ?

記憶是有限的,即使效率很高也只能用來解決情況有限的問題 ,當問題和結果的組合過多,或解答方法不明確的時後,透過記憶記下一切的手段就不再適用了。

再來是大腦運作原理中的 “遺忘機制” 會導致某些記憶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被遺忘或修改 ,所以就算將資訊記在腦中,也很可能隨著時間模糊或消逝。上面說到 9x9 乘法表的例子只是因為學習過程中有不斷被使用,所以才能夠被深深的刻入記憶中,但我們過去嘗試記住的許多東西則沒那麼好運了。

現實中不可能透過記憶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能使用既有條件預測出未見過答案 的能力,這才是學習的目的。資訊不是知識,而學習也不是僅僅是將知識給記住,只有在真正了釐清兩者差異後,我們才能有效的學習。


學習的類型

根據過去的經歷,我將學習分為三種種類

  • 被動學習 - 過去仍在體制內接受教育時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被動的聽老師講課

  • 主動學習 - 開始自學後的學習方式,透過實作的過程中學習

  • 費曼學習法 - 最近開始嘗試的學習方式,也是當今最被推崇的學習方法,即以教為學

其實費曼學習法也算在主動學習的範圍中,但是他完全值得擁有自己的章節,相信你們也會認同的

接下來就讓我說說自己對三種類型的看法和理解吧。

被動學習

被動的吸收資訊,學生單純的從教師那裡接受訊息,但無法和教師互動或與和其他同學分享見解 ,無法在課堂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裡的教師只是一種代稱,為資訊提供者的意思,所以不限於現實課堂中講課的教師,即使是書籍、文章或影片都算教師的範圍。

現有的體制大多採用工廠模型學校 Factory model school 經營,也就是讓學生以被動學習的方式進行。會採用這種模式主要是因為課堂成本較低,並且可以讓教師上課前進行準備工作,適合有組織、有結構的呈現重點知識。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factoryModelSchool.jpg]

圖片引用自 The Pers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 the Twilight of the Classroom Factory Model

被動學習有哪些

大多數制式教育中的學習者都處於這種狀態,因為學生通常各自安靜的聽課並抄筆記。雖然偶爾會被點起來回答,但以參與程度來講還是屬於被動學習的範圍。

單純的觀看教學及科普影片,或是閱讀文章和書籍都算在其中,因為這個過程中只有透過觀看(或聽)來接收資訊,沒有更積極的作為(如整理資訊、筆記等)。

被動學習的優點

被動學習的主要(可能是唯一)優點為,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資訊。對於沒有方向的初學者來說很方便,這也是為什麼踏入一個領域時,多半會從被動學習開始,因為你需要先有充足的基礎知識,才能開始嘗試一些事情。

被動學習的缺點

這種類型的學習接收到的都是淺層知識,因為過程中沒有實際的運用機會 來引導學生往更高層次探索。沒有運用機會也可能連帶導致學生成就感低落,失去學習動力甚至認為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容易將接收到的一切作為資訊記憶,而沒有獲得教育方真正想提供的知識 也是一項問題。我們在為什麼要學習的部分就有提到過,記憶容易不斷被遺忘或更改,這也是許多學生在畢業後(或考完試)就忘記課堂所學的原因。

事實上被動學習造成的問題遠比我說到的幾項複雜,這也是填鴨和應試教育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原因。這裡只有提出幾項感觸最深的缺點而已。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schoolisafactory.jpg]

google image, school is a factory

容易陷入的誤區

熟悉感,重複接收相同訊息容易對其產生熟悉感,讓人產生自己 “理解了” 的錯覺,但其實自己只是習慣這些資訊而已。是不是有過看了些教學和文章後,覺得好像會了什麼,但真正開始時卻還不知所措的經驗 ?

認為要一口氣將所有東西都記住也是常有的錯誤觀念,人腦不是電腦,兩者的運作機制也大不相同,會存在這種現象主要是填鴨教育所留下的後遺症。如果想要記住某些事情的話,只需要透過簡單的筆記紀錄,在想不起來時進行翻閱就好,時常使用的資訊會自然地被寫入長期記憶

我們總希望讓電腦和人腦一樣學習,為什麼自己卻反過來,要求人腦和電腦一樣記憶呢?

被動學習的重點

透過筆記紀錄大量資訊,需要時翻閱即可。

以學習程式時為例,我在剛學某樣東西時,常記不住新的關鍵字和指令,所以我會建立一個程式碼資料夾,將程式的用法及解釋使用文字檔寫下來。使用能一眼看出用途的詞句作為檔案名稱,當我需要某項功能但想不起來關鍵字時,就會翻翻這個資料夾。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simpleNote.jpg]

開始學習 unity customeditor 留下的關鍵字筆記,幾個月後就不需要再開啟這個資料夾了

主動學習

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主動參與一些事情,而不只是被動的接收資訊。要求學生做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並且讓他們思考自己在做什麼,以此培養出獨立、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

這是種以過程為重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將透過遊戲、活動或小組作業的過程運用知識。透過實際行動讓學生能跳脫單純的記憶,並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和參與。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activeLearning.jpg]

圖片引用自 What is Active Learning? And Why it Matters

主動學習的關鍵在於整個教育體制以及家長們的觀念革新,不能夠再指望學生單純的聽課並要求記下一切,相反他們必須將學生帶入學習過程,為學生們創造出一個更可能發生主動學習的環境。

Active learning doesn’t just happen; it occurs in the classroom when the teacher creates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makes it more likely to occur, Joel Michael (2006).

若想打造出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的環境,並最大化學習效益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 學生為首 - 學習方向最好以學生關注的議題為首選,提高學生主動了解的意願

  • 反思所學 - 要求學生反思他們的所學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學習這項知識

  • 協商目標 - 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討論,與教師協商目標以及如何達到目標

  • 批判思考 - 讓學生能夠批判性的評估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了解不同學習發法的差異

  • 知識應用 - 鼓勵學生將所學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做連結,並提出分析與討論

  • 設計情境 - 給予一個情境並讓學生自行建立任務,讓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 反映現實 - 能讓學習過程反映出現實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獲得的經驗更貼近現實

但就像上個章節中說的,現有的體制大多採用工廠模型學校,所以要在學校達成主動學習還是有點難度。雖然體制中無法提供如此完善的環境,但我們還是能靠自己達成一定程度的主動學習 !

例如

學校的專題和小組作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累積經驗。或是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討論和彙整都算,例如整理閱讀心得、學習筆記等。

再來也可以透過互動式教學網站 達成,因為過程中有來有往(即使內容都是預先設計完成的),而不是單純接收網站提供的資訊。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interation.gif]

截自網站 brilliant.org

實際上主動學習還有更多成功的案例及方法,但大多都需要體制允許(例如小型講座 mini-lectore 和主動聆聽講座 active-listening lecture),這裡只是提供幾項能夠獨立達成的例子而已。

主動學習的優點

主動參與過程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尋找解答的行為有助於將資訊轉換為知識,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夠獲得的成就感較高,接收到回饋的時間更短,能夠對學習意願起到積極的效果,進一步推進學習的正循環。有直接的參與過程也不容易讓學生出現被拋棄的感覺。

而缺點是

很遺憾的,主動學習需要適合的學習環境,而現階段體制中的這種機會不多。

即使體制中有這樣的機會,課堂中的強制交流可能不適合所有族群 (例如內向者),對於這類學生們要求短時間融入群體,或者將未成熟的想法分享給所有人,會使他們倍感壓力。如果教師能夠理解並關注這類學生 (但不是 “你應該試著融入大家” 的那種),他們才能更活躍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以及,你們懂的…被強制綁定的地雷組員。如果團隊在有合理理由時 (如該專案的參與程度過低) 能夠要求開除組員,或是學生有權利脫離當前的組別跳槽,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狀況,同時避免消極的組員拖累團體,以及讓學生理解人力流轉在現實中的恆常性。

但也可能導致學生間發生政治鬥爭的情況,此時教授的明斷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主動學習的學習誤區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將問題的解決方法記下來,但仍不夠深入了解背後的原理。是不是有過一直認為自己很了解,直到被人提問才意識到自己沒辦法解釋的經驗? 這就是討論的重要性了

如何做到主動學習

以現有的體制中,除去專題作業外比較少有這種機會,因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重整自己的筆記,無論是被動學習中用來幫助記憶的筆記,或是在課堂中從黑板抄下來的筆記都行。

不管教授在黑板上講解得多好,也不管你抄下來的筆記多精美,請用 “自己的理解方式” 再重新寫一次筆記。觀看影片和閱讀文章也是,單純的接收資訊都算在被動學習的範圍,但你只要在接收訊息的過程中進行彙整的動作,就能達成主動學習,因為重整筆記這個動作就是一種將接收的資訊壓縮成知識的過程

重寫只是類比,事實上你可以用任何方式重整筆記,個人是喜歡透過電腦打在文字檔中,或使用筆記工具輔助 (如 notion)

除此之外,這裡也分享一個廣受好評的學習平台 - Brilliant

由各領域專家打造出的教學平台,數學、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科學都包括在其中。教學會透過有趣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並使用精美圖形搭配互動式網頁逐步帶學生理解內容。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brilliant.gif]

引用自 brilliant 宣傳影片

想進一步了解的人可以先到網站上挑些喜歡的主題看看,每個課程的第一章都可以免費觀看,如果覺得這種學習方式適合你的話,網站採用會員制(600/月、270/月,綁定一年),期間能夠無限制觀看。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brilliant_courses.jpg]

網站 brilliant.org 教學類別

畢竟經營平台也是有開銷的,考量到教學平台的品質和內容豐富度,這個價格相當划算。這也是我目前看到最適合進行主動學習的平台,在這裡分享給各位。 Brilliant

費曼學習法

當今最被人推崇的學習方法,他的步驟只有兩部 - 學習和解釋

第一步的學習可以是任何方法,如上面提到的其中之一,但為什麼只多了一步 “解釋” 就讓費曼學習法成為最被推崇的學習方法 ? 在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達成了什麼 ?

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解釋一項知識的。當我們嘗試進行解釋時,即使過去查閱了再多的資料和範例,也不會直接將這些內容重述給對方聽,而是會先進行濃縮,挑選最核心的部份講解

而費曼學習法的核心就是要你試著將自己所學用最淺顯易懂的方法解釋給人聽,最好還是完全不了解這個領域對象。若在解釋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那就代表自己對當前的部分還不清楚,你只需要回頭尋找資料學習,補足過去不清楚的部分即可。

不斷重複這個解釋 > 停頓 > 學習 > 再次解釋的過程,直到你能夠輕鬆地解釋一切時,就代表成功釐清了所有過去不清楚的觀念了。

但光是釐清觀念還不夠,讓我們回顧一下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現實中不可能透過記憶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的是能使用既有條件,預測出未見過答案的能力,這就是學習的目的

我們要 如何 "驗證" 自己具備預測未見過答案的能力 呢? 那就是舉例

當我們嘗試解釋知識給別人時,要面對的就不再是自己過去的經歷,而是對方當前所處的狀況。因此我們得站在對方的角度舉出例子幫助理解,如果對方還無法理解時就需要舉新的例子,若再無法理解則須要使用不同的角度。

當我們壓縮出的知識仍然可以解釋這些未見過的新情況時,也就驗證了知識,而舉例就是最好的驗證過程。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FeynmanTechnique.jpg]

圖片引用自 How to Learn Anything with the Feynman Technique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故” 一字代表舊有的知識,也就是學習時所接觸到的例子,而 “新” 則是過去未見過的例子,也就是知識實際上要用來面對的情況,當我們能從有限的例子中提取知識,並用來解釋新的情況 時,也意味著你真正學會了他,便可將知識傳授他人。

費曼學習法在我們國一時就學到了,兩千年前的智慧,但學生們甚至師長都將它作為資訊記憶,沒有真正了解他的意思,而我也直到現在才理解它背後的涵義。

費曼學習法的優點

首先是可以快速釐清過去不清楚的觀念,就像上面說的,因為你必須盡可能淺顯的解釋所有事。夠透過舉例驗證自己的所學是否有用,並在有了創造範例的經驗後,你也能更加輕鬆地將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

再來是批判和決策能力會隨之提升,因為釐清觀念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過去擁有的片面資訊及錯誤觀念會如何影響自身思考

而當然,你的教導能力也會隨之進步 :D

他的缺點

勉強要說的話,就是嘗試這種學習方法的初期會相當漫長,並且對於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幫助不大。

可能陷入的誤區

當然費曼學習法並不是什麼萬能解藥,如果你對某項觀念有毀滅性的偏差(且深信不疑),那麼再怎麼解釋可能都還是錯誤的。因此舉例又顯得更重要了,創造越多的例子也就越能達成驗證的目的。若是有人肯點出你的錯誤時也要虛心接受,並詢問和了解自己究竟是哪裡搞錯了,只有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進步

如何做到費曼學習法

就像上面說的,嘗試將自己所學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解釋給人聽,最好還是完全不了解這個領域對象,並且提供不同角度的例子。如果身旁沒有合適對象的話,可以試試寫教學文章,並且假裝所有讀者都對這個領域完全沒概念。

若發現某些資訊無法用單純的文字描述,或者描述起來不夠直觀的話,可以透過畫示意圖來幫助理解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schematic.jpg]

自己的教學文章 - 如何在場景之間傳遞資料

如果你覺得 "寫教學" 這個詞太過沉重,也可以把它當成另一種形式的筆記,想像成將現有的知識解釋給小學時的自己就好

三種類型

三種類型學習的並沒有明確順序和分界,實際上會根據個人需求搭配。

如果是希望提高應試成績的話,使用被動和主動學習搭配的方式,透過整理筆記加強記憶在短期內應該更有效。但如果你希望真正理解一項知識,以應對未來在現實中所面對的情況,那麼主動學習及費曼技巧是不可少的。

我的現在學習方式就比較偏後者,透過不斷實作專案,在遇到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並透過寫筆記的方式釐清不瞭解的東西,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就會透過寫教學來達成。

當然學習的類型也不止這幾種,各種技巧數不勝數,以上只是個人對過去的學習經歷,整理出三種主要類型並粗略解釋過而已。

興趣和成就感

雖然同樣的方式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有兩項東西是無論誰都會需要的 - 興趣以及成就感

我們打造出一艘又一艘學習的星艦,目的是在知識的宇宙中探索。星艦的推進器就是興趣,在裝上了推進器後才可能將你推入宇宙;而成就感則是驅動引擎的燃料,只有在燃料充足時才可能驅動你探索一個又一個的星域,否則將失去動力在深空中漂泊。

不要被什麼贏在起跑點的過時觀念影響了,沒有推進器的星艦連升空都有困難。多去嘗試、多去了解,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後再升空才能飛的又高又遠。

當你費盡心力達成某樣目標時,感到自豪也是可以的,即使你認為這些在領域中的高手眼裡微不足道,但只有永遠待在地表的人會對你冷嘲熱諷。相反的,前輩們將給予你肯定,因為你已經成為了知識的探索者,航向無邊的星辰大海。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rocket.jpg]

圖片截自素材庫 unsplash.com, SpaceX


結語

學習的過程

我其實是個從小就被診斷出 “學習障礙” 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時常遇到各種困難

image display error, please report: [/article/about-learning/LearningDisability.jpg]

診斷書,診斷出這段注定悲慘的學習經歷

雖然上面寫的是書寫困難,但事實上我擁有的是某種記憶缺陷,我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住文字的細節。周圍的同學能夠在十分鐘內背起十個英文單字,而就算將時間延長到幾個小時,對我來講也是難如登天。

我能夠聽懂、看懂且正常使用中文寫作或溝通,但就是沒辦法完整記住中文文字的形體,因此沒有提示的書寫對我來說是極度困難的事情。學習期間的字音字形、註釋小考本都被紅圈圈滿,就算使用罰寫將本子填滿後,我仍然無法在記住這一切。

而最後就像那張診斷書,我被簡單的歸類在學習障礙中,在不合適的教育體制中使用錯誤方法應對。書寫障礙只是表現出的結果而已,而文字也只是能直接反映出問題的影響之一,只有自己能了解這種無力感。

雖然整斷書說能夠電腦作答,但在整個教育體制下起到的幫助實在是很...雞肋,更何況我也不是真的書寫障礙,就算用電腦也幫不了我背課文。真的要說就是作文考試時能用電腦打比較方便吧,但作文考試本身又很 emm... 算了,後來我寧願不使用這項特權,選擇在考作文的時候迴避自己想不起寫法的一堆字,反正用不用我都寫不出好的 "作文"

對老師和父母來說我只是不願意努力而已,批評和質疑就像一把把的利刃插進心裡,最後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恨自己為什麼做不到對所有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

在看不到人生的道路時,出現的自學這個選項,而我也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並下定決心一搏。回過頭去看,真的是相當慶幸自己踏上自學這條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重拾人生目標和自信。

即使到了現在,要我用紙筆在沒有文字提示的狀態下書寫還是相當困難,但只要有了電腦和鍵盤我也能分享自己的所見。雖然背不起課文,但我能夠在大腦裡構建出一個世界,並透過遊戲的形式展現給世人 :)

感謝各位的閱讀

哇…七千五百多字,又是個過去完全不敢想像的字數 XD

以前連 50 字心得都寫得很痛苦的我,從開始持續寫日誌,到偶而會有近千字的閒聊文,再到現在好幾千字的文章,感受到自己進步真的是很開心的事 :D

第一次嘗試寫這種文章,真的要說也是第一次嘗試寫作吧,以前的日誌和閒聊文裡都一堆垃圾話。其實一直有想寫關於學習文章的想法,只是找不到時機。剛好前幾個月寫了教學文章後想有個專門的地方放,於是搞了自己的個人網站,結果驅使我寫文章的誘因就出現了 XD

但是寫文章有夠花時間的,時間加起來大概也花了半個月(工時)吧,過程中也找了不少參考資料來看,希望能讓文章更豐富點,結果三五千修一修最後增加到七千字了。

尤其最後一段用星艦來類比興趣和成就感的部分我構思了好久,雖然有些地方沒有舉例的很好,但看在很浪漫的份上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P

雖然我喜歡閱讀,但是幾乎沒有寫作經驗,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自己在閱讀這篇文章時也覺得很多地方卡卡的,但不知道該怎麼修 @@

如果有任何寫作相關的建議都歡迎提出,或是學習和文章內容有任何看法也歡迎留言討論歐 :D

總之,感謝你們的閱讀 !

如果喜歡文章的話也請幫我按個拍手紐 >///<

參考資料

Passive learning

Factory model school

The Pers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 the Twilight of the Classroom Factory Model

Active learning

What is Active Learning? And Why it Matters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

Feynman Technique

为什么费曼技巧被称为终极学习法(Why feynman technique works)
這是目前看過將學習這件事情描述最好的影片,文章中很多對於學習的描述都是參考自此

How to Study Way More Effectively | The Feynman Technique

The Feynman Learning Technique

How to Learn Anything with the Feynman Technique

How does interest affect learning?